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越南语
?
? 在线搜索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记“中越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会议”翻译经历

2017918-20日中越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专家组“中越长江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全新世沉积演变研究项目”会议在美丽的青岛召开,我作为中方翻译参加了此次会议。就这样,一个我原先以为只会出现在《中越联合声明》中的词汇,慢慢地走进了我的生活。

915日下午接到翻译通知,当晚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老师就给我传来了十几页的背景资料,上面全是一些非常生僻的专业词汇,比如:全新世,末次盛冰期,近陆架海域沉积动力等等。大致翻看一边背景资料后,越发的感觉自己综合知识储备不够,知识面太窄的缺陷。无奈只能沉下心来,先把材料中专业词汇标出。其次,第一遍自己先试着翻译,每翻译完一个词都要输入到雅虎和谷歌中去看看在越南有没有类似的说法,如果类似就采用,如果不符合就再把这个词汇输入到百度百科中,查找英文,再将英文输入到谷歌中,获得最准确的表达。就这样,十几页的资料,反反复复翻译,校正了四五遍才放心。

此次会议中开幕式和讨论两个环节至关重要,决定着会议成功与否。尤其是讨论环节,思想的碰撞就会产生新的思路,引出新的话题,谁都不能为讨论环节限定明确的范围与议题。因此,对于我来说,根据背景资料联想一切与会议相关的词汇是必不可少的。本次会议与海洋研究与开发有关,因此“可燃冰、海上石油开采、中越海上边境划界、海洋科考”等一些列主题都有可能成为讨论环节的话题。我把可能涉及到的话题全部列到纸上,一项一项的查找相关词汇,争取做到万无一失。

如果说查找词汇是基础,那么积累词汇,记忆词汇是升华。本次会议是采取交传的形式,会议级别高,译员反应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秒。因此,将查出的词汇积累到本上,牢牢地记住,是会场上能够流畅的保障。本次会议翻译的难点有三,词汇是其一,其二是一些敏感词汇的表达。青岛海地所的老师告诉我,本次会议有外交部边海司的领导参加并将致开幕词,所以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词语的表达,以免引起争议。海洋问题是影响中越关系的重要因素。学越南语的同学们都知道,中越两国对于南海的翻译存在差异,那么我是坚持中国的译法还是为了和谐采取越南的译法呢?经过考虑和咨询老师,我决定严格坚持自己的立场,按照中国南海的翻译方式。其三,请到海地所的老师很明确的告诉我说,开幕式三个领导的讲话不会提供演讲稿也不会提供谈参,需要即时口译,当时我就感觉压力倍增。虽然在越南留学的时候也做过不少翻译,但没有一次的要求会如此之高。俗话说压力就是动力,大胆才会成功。在做完准备工作之后,就开始把荒废已久的交传技巧捡起来,不提供演讲稿就自己去找。因为所有开幕式的致辞在格式和用词都有相似之处,我找来习大大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开幕式的视频来练习交传,语速适中,里面关于海洋合作的词汇也不少。第二天又在同学的配合下练习交传并配合朗读《中越联合声明》以及习大大在与越南国会发表的演讲。两天的突击练习让我找到了一点感觉,也更有自信了。会议开始前的晚上,一直在幻想第二天会议会出现的种种状况,也默默地告诉自己,老师说过,大胆才能成功!

第二天一大早,距会议还有三个小时开幕的时候,外交部的秘书把外交部领导的谈参交给了我,时间很紧张,我拿到之后就开始马上翻译。之前所做的准备都见到了成效,不到半个小时,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就绪。一开始紧张还是有的,但是当坐到翻译席的那一瞬间,心情逐渐平复了下来。中方三个领导的讲话,连续四十分钟不间断的翻译,基本上没有停顿,思路的连贯性也比较好。美中不足的就是会议刚开始的翻译,进入状态比较慢,出现了语序混乱的错误,这反映出交传基本功不扎实,平时练习的少的缺陷。但这为我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两天的翻译让我增长了见识,也有幸在准备国考的过程中,为中越合作交流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会议结束后,外交部的领导对翻译的效果很是满意,越方外交部的中文高翻也对翻译工作表达了肯定。会议虽然成功结束,但学习的步伐还应继续向前。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我体会到,第一作为一个合格的翻译,既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也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常识。第二,在日常学习中要增加翻译练习强度,多背诵经典文章,积累词汇和翻译技巧。第三,所有的胸有成竹都与前期认真踏实的准备为基础。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配合实践,大胆尝试,大胆才能成功!

图一:为外交部边海司领导翻译

图二:会场交替传译

图三: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图四:与越南科技翰林院副院长杨玉海合影

 

友情链接 ?
川外首页 | 华龙网 | 华龙网(韩语频道) | 留学基金委

Copyright 2006-2017 四川外国语大学48365365.com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 邮编:400031   电话:023-65449752

技术支持:东语院信息技术部